红丝石产自山东青州。在唐朝,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产地是在青州的黑山。至宋末石源枯竭,历朝虽有产出,但数量相当稀少。
红丝石系变质岩中的灰石质板岩,属微晶质灰岩,颗粒均匀,石质致密细腻,硬度约4度左右。常见有黄地红丝、红地黄丝、紫红地褐丝、红褐地紫丝、紫地黄丝、紫地黑丝等,尤以黄地红丝、紫地黑丝者为佳。石上垂直剖面的纹理基本平行,含有后期构造裂隙影响所构成的错断或斜交,层面上的纹理则千回百转,层次分明,尤似天然云纹、水纹、刷丝纹等,千姿百态。石内丝纹多者达十多层,且纹理变幻无穷,天然形成山水草木、阳光月晕,人物鸟兽等状,瑰丽多姿,独具特色,可制作成高品位的观赏石。
清代文人雅士对红丝石有极高的评价: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砚笺》:“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有脂脉助墨光”。
乾隆主编的《西清砚谱》云:“红丝石出临朐县,其色红黄相间,佳者绝不易得。故世罕流传。石砚红丝映带,鲜艳逾常,而质古如玉,洵为佳品。”
红丝石,产于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的黑山顶峰石洞中和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的壮山周围。黑山和壮山两地直线距离约二十公里,两地所产之石色泽质地极为相似,系同出一脉。黑山因石源枯竭,藏量甚少,现红丝石多为壮山一带所产。因古代临朐县隶属青州府,故以往统称为青州红丝石。